作者: 來源:深圳晚報 時間:2021-01-05
福田區首創小區垃圾分類紅藍黑排行榜取得實效。近日,福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聯合各街道辦事處對全區所有小區進行了考評,選出了100個生活垃圾減量率高、督導到位、宣傳有力的小區作為福田區首批垃圾分類紅榜小區,同時也評選出了認真負責、樂于奉獻的30名全區優秀垃圾分類督導員。
制訂垃圾分類排行榜評價標準
為進一步推進福田區垃圾分類工作,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準確性,紅藍黑排行榜以是否完善分類投放點建設、是否按照要求開展督導工作、是否定時定點投放廚余垃圾,小區廚余垃圾分類量日均是否連續一個月達0.1千克/人等作為評價標準。在10個街道設置了住宅小區、家庭和個人的激勵名額850個,其中住宅小區100個、家庭625個、個人125個,通過正向激勵的方式,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引導居民認識、接受、參與、實踐垃圾分類;同時以志愿服務、培訓宣傳、互動實踐等形式,讓每個居民投身其中、當好主角,主動分享垃圾分類好做法,帶動身邊人廣泛參與。
通過開展評選優秀垃圾分類督導員,進一步固化“督導+示范”模式,充實完善以物業為主導,保潔員為主體,黨員、社工、學生義工、志愿者、小區居民等多方協作的督導員隊伍,持續開展督導員引導分、示范分、協助分活動,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準確率,推動居民由“參與分”到“準確分”的轉變。
手把手示范精準分類投放垃圾
住宅區廚余垃圾量大且回收再利用價值低,一直是關乎垃圾分類工作成敗的“最關鍵一環”。福田區嚴格落實“定時定點+分類督導”機制,通過督導員現場宣傳、開袋抽檢、手把手示范等方式,督導居民精準分類投放,從根本上提升廚余垃圾分類水平。
園嶺街道園東花園垃圾分類督導員楊紅枚、韓愛葉,依托天然“親民近民”優勢,將便民服務理念嵌入分類督導,對有抵觸情緒、分類不準確的居民,不厭其煩地進行二次分揀,手把手給居民做示范,既確保分類效果,又觸動居民換位思考,逐步實現居民從“隨手扔”到“隨手分”,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自愿分類到自愿分類,再到積極精準投放的轉變。居民們對她倆積極主動、熱心周到、耐心細致的督導工作贊不絕口,稱她們是園東花園的“兩朵金花”。
讓更多人理解支持垃圾分類工作
福田區充分利用居民督導員作用,讓督導員變身為分類投放的監督者、文明習慣的傳播者,帶動身邊人自覺分、準確分。香蜜湖街道萬科溫馨花園魏先生,84歲高齡,每日19時至21時,都會穿上紅色馬甲細心地向每位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要求和原因,并不時動手幫鄰居們將錯放的垃圾分揀好。
為了做好分類工作,彩田村的一名教師羅用馨,與學生義工上樓訪問住戶作意愿調查、政策宣講,在全小區14個垃圾投放點和每棟物管保安員一起逐個協助居民破袋分揀投放廚余垃圾,并自發組建“服務群”將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和信息發到群里,耐心及時回答居民們的問題。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方式,讓更多人理解支持垃圾分類工作,逐步養成了人人自覺分類的文明生活方式。
福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負責人表示,垃圾分類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實是一項推動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系統工程,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小區紅藍黑榜和優秀督導員的評選,讓物業、居民等多方在垃圾分類的具體實踐中找到“角色感”,從而促進實現公共事務共治、公共難題共解、公共成果同享的社會治理機制,推動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并以此為路徑,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深圳晚報2020年12月31日星期四A15版)
請輸入搜索關鍵字
確定